RA小编辑 发表于 2020-12-21 17:13:59

浅谈医疗器械无菌检验取样时机的思考

转载自“医疗器械从业者”

浅谈医疗器械无菌检验取样时机的思考


关于医疗器械无菌检验取样的时机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解析完毕后进行取样,第二种观点认为在灭菌完成后即可以取样。因为取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关系产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尤其事关产品无菌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的判定,所以无菌检验的取样时机也就非常关键。

第一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有两点:第一、解析是生产过程,只有完成解析的产品才是成品;如果取灭菌后、解析前的产品,则应视为过程产品,不满足《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的通告》中规定“企业原则上不得采用以下放行标准:对成品重要质量控制性能指标仅采用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数据转移即放行。”的要求;第二、人员健康影响,即灭菌后即取样,环氧乙烷浓度较高,对取样人员健康存在影响。

第二种观点的主要依据为合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常见的解析周期为14天左右,如果等到解析完毕再开展无菌检验,就会增加企业产品的周转周期以及缩短产品在流通环节可使用时间。

个人支持第二种观点,即在灭菌之后就可以安排取样进行无菌检测。主要原因有以下的五点:

第一、灭完菌即取样的产品更具有代表性和挑战性。解析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量的环氧乙烷,所以解析过程也会延长灭菌的时间。即便取解析完的产品检测结果为无菌,也无法证明该批产品在灭完菌后就能达到无菌保障水平。与此同时,对于普遍采用的自然解析,存在待解析产品数量不稳定、气温不可控、湿度不可控等因素,解析期间的灭菌效果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在解析完取得的样品很难证明具有代表性和挑战性。

第二、技术标准的支持。在GB 18279.1-2015《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环氧乙烷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第C9.3.2条款中明确“灭菌周期结束后,应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生物指示物,并尽快进行培养。应评估任何延迟复苏的影响,尤其是暴露于残留环氧乙烷的影响。”这里强调在灭菌周结束后应尽快取出生物指示物并培养,减少在灭菌结束后继续暴露在残留环氧乙烷时间,降低包含解析在内的生产过程中残留环氧乙烷对生物指示物持续作用而无法发现灭菌周期未能实现灭菌完全目的的风险,即产生假阴性的情形。同理,该原则适用于无菌检验样品的取样要求,即应在灭菌周期结束后,应尽快取出样品并进行无菌检测,降低样品继续暴露于残留环氧乙烷而影响样品中微生物复苏的影响。同时该标准3.41灭菌周期定义为“在一密闭的柜式内,包括进行去除空气、处理(若采用)、环氧乙烷注入、环氧乙烷去除和换气(若采用),以及加入空气/惰性气体的一系列处理步骤”,可见标准所指的灭菌周期并不包括解析过程。

第三、法律法规的支持。虽然《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与成品放行指南的通告》中规定“企业原则上不得采用以下放行标准:对成品重要质量控制性能指标仅采用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数据转移即放行的。”,但也同时规定“若经过风险评估,确需采用上述方法放行部分采购物品、中间品和成品的,企业应当针对相关采购物品、中间品和成品及其相关过程开展严格的供应商前置管理,并在一定周期内开展适当频次的检验/试验/验证/确认等活动。若积累的相关数据能够证明其产品实现全过程,特别是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活动是适宜、充分、有效的,才能实施简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在先前两点分析基础上,同时应关注到,如果在灭完菌即取样的无菌检测结果为无菌,则经历正常解析过程后的产品也不会发生由无菌转变为有菌的状态;相反,如果在灭完菌即取样的无菌检测结果为非无菌,则代表灭菌失败,需要采取重复灭菌(如果已经开展过重复灭菌确认并结果表明允许重复灭菌)、报废等措施,也不会进入解析环节。基于以上三点风险评估,在灭菌之后就安排取样的样品能够代表成品真实质量水平,可以采用灭菌完即取样的样品的无菌检测数据转移至成品检验报告中。

第四、经济效益考虑。相较于在灭完菌即开展无菌检测,等到解析完毕再开展无菌检验,会增加企业产品周转周期以及缩短产品在流通环节可使用时间。而很多用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都是低值耗材,该类企业多数收益微薄,运营成本压力非常大,所以可以在进行风险评估后,采用灭完菌即开展无菌检测方式,合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应值得理解和认可。

第五、按照技术标准要求保证人员的健康。很多企业对于灭菌操作人员的健康关注不够,这也是支持第一种观点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无论是正常生产还是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确认,都应该按照YY∕T1544-2017《环氧乙烷灭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保障要求》采取人员健康安全防护措施,如带上呼吸过滤器、防护服、环氧乙烷防护面罩等,并对环境进行监测、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确认等管理工作。所以只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要求保证人员的健康,那么人员健康因素也不会成为灭完菌即取样的制约因素,实际上,即便不取样,在灭完菌后进行灭菌卸载时,卸载人员也需要佩戴灭菌面罩,以降低环氧乙烷对人员健康的危害到可接受水平。

综上所述,从无菌医疗器械样品的代表性和挑战性、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经济效益以及人员健康五个角度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支持在灭菌完成后即可以取样进行无菌检测的决策。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留言,探讨交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医疗器械无菌检验取样时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