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4|回复: 0

《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要点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06: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需手机号,秒注册,结交更多医械法规同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文转载自 小U学法规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用软件在实际临床中广泛应用。软件质量问题也日益增多,相关召回数量持续增加,因此软件质量问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鉴于软件没有物理实体、更新迅速等特性,需要综合考虑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来保证软件的安全有效性。
2015年8月5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了第一版《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20年6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了《医疗器械软件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第二版征求意见稿)》。时隔两年,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在2022年3月9日发布《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

新版软件导则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器械软件的管理。本文将对新版软件导则的关键变化部分进行介绍。
扩大适用范围
新版导则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可作为数字医疗指导原则体系的基础导则,而且还可用于体系核查时的参考。意味着未来体系核查时对于医疗软件的审查力度将会加大,注册申请人需根据新版软件导则完善公司内部体系,以更好的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

增加新概念
新版导则中新增了必备软件和外部软件环境的概念。将医疗器械软件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的医疗器械软件及医用中间件称为必备软件。其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系统软件、通用应用软件、通用中间件、支持软件统称为外部软件环境。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必备软件属于医疗器械,而外部软件环境为非医疗器械,也不属于监管对象。
若进行注册申报的软件具有必备软件,则需要在软件研究资料中提供相关信息,包括名称、型号规格、发布版本,必备软件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并在风险管理、需求规范等软件生命周期中将必备软件的情况予以考虑。
外部软件环境不含必备软件,其属于现成软件。虽不属于监管对象,但是考虑到医疗器械软件需外部软件环境的支持方能正常运行,其可能通过耦合关系对医疗器械软件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从风险管理角度考虑其对医疗器械软件的影响,其安全性级别与医疗器械软件的安全性级别相同,并在软件需求规范文档、软件测试计划列明外部软件环境的基本情况,软件测试报告列明外部软件环境所含各现成软件的名称、完整版本、补丁版本,软件验证与确认基于外部软件环境所含全部现成软件予以实施,若使用同一现成软件的多个版本,则每个版本均需进行软件验证与确认。同时,说明书必要时需明确外部软件环境所含全部现成软件的交付、安装、设置、配置、更新以及使用限制、警示提示等内容。当外部软件环境进行更新时,注册申请人需依据相应流程开展外部软件环境更新的影响评估工作。在进行医疗器械软件注册申报时,注册申请人也需提交外部软件环境评估报告,其内容包括安全性级别、软件标识、功能用途、运行环境、风险管理、验收管理、维护计划、结论。

安全性级别划分更新
新版软件导则将软件安全性级别由原来的A级、B级和C级变成轻微、中等、严重三个级别,具体定义区别请见下表:
  
新版
  
旧版
  
轻微:软件不可能产生伤害。
  
A级:不可能对健康有伤害和损坏
  
中等:软件可能直接或间接产生轻微(不严重)伤害。
  
B级:可能有不严重的伤害
  
严重:软件可能直接或间接产生严重伤害或导致死亡。
  
C级:可能死亡或严重伤害

从定义可得出新旧两版导则其实划分原则并没有改变,都是基于软件风险程度,只是将级别名称进行了更新。所以在后续描述医疗器械软件安全性级别时注意使用轻微、中等和严重来进行相应的描述。

软件生存周期要求细化
新版软件导则对软件生存周期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将其定义为软件系统从概念定义至停止使用的时间周期,包括软件开发策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发布、软件部署、软件维护、软件停运等阶段。新提出了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的概念。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指一组包含过程、活动和任务的框架,跨越从软件需求分析到软件停运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每个过程可细分为若干活动,每个活动又可细分为若干任务。常见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V模型等。新版导则强调注册申请人应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相应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进行全生命周期质控,并且在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均需开展可追溯性分析活动,也需要建立软件可追溯性分析过程,规范软件可追溯性分析相关活动要求,以保证软件验证、软件确认的质量。可追溯性分析涉及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码,内部测试及用户测试阶段。关于源代码追溯分析活动追溯至软件单元(列明名称)即可。当软件安全性级别越高,那么生存周期质控要求越严格,注册申报资料也越详尽。新版软件导则明确无论哪种安全性级别的软件均需在注册申报时提交可追溯性分析报告。

检测报告中关于软件版本信息体现
新版软件导则再次强调了软件版本,版本对于没有物理实体的软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其只能通过状态标识进行软件更新管理,从而保证软件质量。由此新版软件导则更加明确地要求检测报告中需提供软件版本界面照片或列明软件版本信息,有用户界面的软件体现软件发布版本、软件完整版本,无用户界面的软件体现软件完整版本。说明书注明软件发布版本。作为注册申请人,需要十分重视软件版本的管理,以确保软件质量。

新增软件用途分类
新版软件导则对于软件用途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分为辅助决策和非辅助决策,实时和非实时。其中辅助决策是指通过提供诊疗活动建议辅助用户(如医务人员、患者)进行医疗决策,如病灶特征识别、病灶性质判定、用药指导、制定治疗计划等,相当于用户的“助手”;反之,仅提供医疗参考信息而不进行医疗决策即为非辅助决策,包括流程优化、诊疗驱动,前者如诊疗流程简化等,后者如测量、分割、三维重建等,相当于用户的“工具”。软件用途从实时性角度均可细分为实时和非实时,前者风险通常高于后者。对于具有辅助决策或者实时用途的软件,注册申请人需要特别关注软件的安全有效性,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加强全生命周期质控,保证其已知剩余缺陷的风险可接受。

网络安全
新版软件导则重点强调了医疗器械网络安全需从网络安全角度综合考虑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若具备电子数据交换、远程访问与控制、用户访问三种功能当中一种及以上功能,均需考虑网络安全问题。注册申请人需参考医疗器械网络安全相关指导原则对医疗器械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考虑。对于具有远程访问与控制(含远程维护与升级)功能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还需明确相关功能的性能指标要求,在软件研究资料、网络安全研究资料中提供相应研究资料,在产品技术要求中明确性能指标要求,并在说明书中向用户告知相应功能的使用要求(含网络安全)。

互操作性
新版软件导则提出医疗器械软件关于互操作性的要求。将医疗器械与其他医疗器械或通用设备通过电子接口交换并使用信息的能力定义为互操作性。注册申请人应重点关注医疗器械软件的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的设计及其风险,考虑软件接口的需求分析、风险管理、验证与确认、维护计划等活动要求,以及说明书与标签的设计要求。说明书需逐项说明每个软件接口的预期用户、使用场景、预期用途、技术特征、使用限制、故障应对措施,标签明确关键软件接口的技术特征、使用限制。在注册申报时,可以单独提交一份互操作性研究资料,也可以与自研软件研究报告相结合进行说明。

测量功能
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软件具有测量功能,新版软件导则也对其进行了明确,将测量功能分为图形学测量功能、客观物理测量功能。图形学测量功能是指基于图形学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测量结果,客观物理测量功能则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测量结果。注册申请人需提供测量准确性的研究资料,并在说明书中向用户告知。对于客观物理测量还需在产品技术要求中明确准确性指标,图形学测量只需在说明书中提供关于测量准确性的警示信息。但只要是测量功能均需结合测量的误差、不确定度等因素,明确测量准确性的指标。

GB/T 25000.51实施要求变化
新版软件导则明确说明GB/T 25000.51适用于医疗器械软件,其中“产品说明要求”、“用户文档集要求”适用于说明书,“软件质量要求”适用于软件本身,同时“使用质量”不适用。旧版导则中只要求独立软件在其技术要求中明确软件符合GB/T 25000.51相关内容,而对于软件组件并没有要求。新版软件导则不再要求独立软件在技术要求中体现相关内容,但要求注册申请人对于独立软件和软件组件均需在软件研究资料中提交GB/T 25000.51自测报告,也可提交自检报告或检验报告代替自测报告,这意味着现在提高了对于软件组件的监管要求。
从新版软件导则与旧版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法规、强制性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科技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监管机构对于医疗器械软件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完善,这也对注册申请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加强医疗器械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新版软件导则的指导下,注册申请人将对医疗器械软件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内部体系等管理的不断完善,更好地保证医疗器械软件的安全有效,让软件更好地服务于医疗领域,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